北京门头沟区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生态方面,林草覆盖率达到93.9%,为全市最高;文化方面,打造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科技方面,已建成5OOP全市最大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

昨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门头沟区专场发布会。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介绍,近年来,门头沟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生态方面,门头沟区林草覆盖率达到93.9%,为全市最高;文化方面,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打造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科技方面,已建成5OOP全市最大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

林草覆盖率为全市最高

吕晨飞介绍,作为离中心城区最近的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森林碳汇量、林木蓄积量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林草覆盖率达到93.9%,为全市最高,构建起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绿色防线。门头沟区积极配合开展永定河生态补水,全区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点回升达到23.35米,234处泉眼目前有106处实现在流。

“去年,我们还联合房山区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山水工程,是北京市首次入选,将奋力把京津冀地区沙尘防御的最后屏障筑得更牢,把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守得更实。”吕晨飞说。

北京曾是华北豹的故乡,然而自1992年以后,北京已经30多年没有豹活动的确切信息。为了让已消失数十年的华北豹再度回到北京的“家”,门头沟区依托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迎豹回家”计划,经专家评估,目前自然保护区已具备华北豹生存的完整生境。同时我们对北京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百花山葡萄”等珍稀植物,以及黑鹳、金雕等数十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开展系统保护,全区高等植物和兽类、爬行类等动物物种均占全市相关物种数的60%以上。

打造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门头沟区地处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交汇处,有独特的“十大传统文化”(民间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庙、京西煤业、史前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琉璃文化、元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门头沟区以自然资源和人文符号为载体,对文化遗产连线成片保护并进行活化利用。

门头沟区有全市最多的不可移动文物,有最多、保护最为完好的古村落,全市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3个在门头沟,全市26个中国传统村落有12个在门头沟,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等都是北京乡愁最为集中的承载地;我们有长约684公里的最完整古道——京西古道,是中国十大古道之一,也是马致远笔下的“古道西风瘦马”的原型地。门头沟区还有最古老的寺庙——潭戒两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广为流传。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为门头沟吸引来了特别“代言人”。最近,《老单游京西》在北京卫视热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作为游历探秘人,以访探秘的形式,游览灵山秀水、古刹名寺,体验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在发布会上,他也向市民着重推荐了门头沟区的古村文化、民俗文化、古道文化和琉璃文化,推荐市民游客来门头沟区访乡愁。

去年,在“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渠村,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了千年窑火的重燃,再现了官式琉璃的华彩流光,新烧制的琉璃不仅为故宫大修提供了原材料,也完成了琉璃烧制技艺这项国家级非遗的薪火相传。

着力建设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新高地

门头沟区曾是北京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和工业区之一,近年来,为服务首都发展大局、落实生态涵养功能定位,门头沟区毅然关闭了区内全部矿山,在2020年关停最后一家国有煤矿后,彻底结束千年采煤史。当前,门头沟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强区”,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打响“京西智谷”IP,实现“送走挖煤人,引进AI人”。

在“京西智谷”,门头沟区已建成5OOP全市最大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链接700余家企业及单位,已累计入驻人工智能企业约220家

门头沟区加速建设“5G+8K”超高清示范园“央视界”,央视春晚等一大批精品节目即将在门头沟制作。

着力建设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新高地。聚焦“四平台一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整合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百洋医药集团、精雕集团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国家医学中心”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加快建设,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实现入驻,“阜外医院-华润医药联合创新中心”、遨博“人民健康系统工程机器人实验室”正式成立。

北京门头沟区不仅致力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还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有着一系列举措。未来,“京西智谷”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新高地,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