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交汇充满着兴趣。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曾面向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如果从人工智能教师和人类教师中选择一位作为老师,你会如何选?
结果令他诧异,选择人工智能教师的学生超过一半。这些受访学生给出的原因是,人工智能教师情绪稳定,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还可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化教学内容,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不受时空限制。不过学生也表示,人类教师在情感交流、个性化指导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近日举行的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上,蒋里分享了这项调查。他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尤其是教师的角色转变。“现在学校培养的多是人单打独斗的能力,例如考场上不让带计算机,认为带上了计算机,考试便没有意义,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或许就是‘人+人工智能’的能力,就像‘钢铁侠’,其实就是‘人+人工智能’的典范。”蒋里说,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教师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超级老师”。
此次大会以“新智能·新学习·新未来——人工智能下的教育大趋势”为主题。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着教育,ChatGPT等前沿技术应用的出现,也加速了教育模式的转型。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机遇,也要应对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表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和智能辅导、教学、评估等,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和学习场景。同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面临风险、困难和挑战。在他看来,未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创造力和情感教育,重视建构机器智能高度发展后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这些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数据研究者,总结提炼学生发展规律。”张志勇分析,过去教师研究的是教材、课程标准,如今需要不断研究教和学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以此来研究学生发展的规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认同这一理念。在他看来,未来教师不应成为搬运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塑造品格、联结世界的“大先生”。他说,当前技术的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以知识讲解为核心的教学会越来越多地被技术所替代。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变革,利用新技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高度重视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习惯、品质、价值观等,这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是未来时代的重要关系,传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求,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价值在被重构。”海尔学校校长孙先亮说,学校教育要主动拥抱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推动教育生态迭代升级。在他看来,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潜力和价值是无限的。因此,教育应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学校教育要塑造一种热带雨林生态,让每个人都展示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让每名学生都呈现出自己的样态,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和谐共生。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关键是观念和机制的转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说,如今的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师资的培训和发展,是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认为,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同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评价过程。
曹培杰说,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许多工作,但它无法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使得其难以被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代码,“因此,未来教师的角色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充满爱心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塑造。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