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持续更新中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kild AI在A轮融资中募得3亿美元资金,公司估值达到15亿美元。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和第二十中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效分析,包括智能系统在物理、化学、语言和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4日在上海盛大开幕,聚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等前沿技术。特斯拉展示最新自动驾驶技术,业内顶级专家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4中国互联网大会揭示了国产大模型产品不断涌现的现状,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大数据应用。
在全球旅游业正经历重大变革之际,英国旅游科技公司Byway宣布完成约64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推动其基于人工智能的无飞行旅行规划服务的扩张。本轮融资由Heartcore Capital领投…
到 2030 年代结束时,世界将发生彻底、不可辨认的变化。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将被建立,很快,人工智能将统治世界。——一位被OpenAI开除的员工 有时候想不明白,我的小爱同学甚至还不能帮我设置闹钟,有人…
探索好莱坞影视行业如何借助AI技术和虚拟制作革新,从LED墙体到生成式AI,如何提升效率与创意并存。
武汉新形驾校在黄陂区引入AI教练,结合室内模拟车和智能教练车系统,学员可以享受到智能化的学车体验。AI教练通过实时指导和智能数据分析,提高学员学车效率和安全性。
由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港城集团举办的首届量子与老子国际论坛“AI之道”在临港举行,汇集中外专家学者探讨AI未来、量子科技与老子思维的交汇。
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强调人类在智能化时代的感性与创造力保持。会议聚焦AI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与发展前景,吸引全球学者和科技领袖共同参与。
7月8日,河南省政协召开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题协商会,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北京亦庄计划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新零售、节能减碳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形态改变。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智能体成为热门话题,代表着AI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近百名专家齐聚上海,探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深度融合的市场潜力,分享最新技术与应用。
近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知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内部论坛遭到黑客攻击,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黑客成功获取了有关公司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详细信息,尽管并未侵入OpenAI实际构建AI的系统。 这一…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多模态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及其在电商、科研、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领先科学家分享了大模型的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
联汇科技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了第二代多模态智能体OmAgent,新版本提升了感知模块和思考决策能力,适配智能体决策过程中的复杂场景。
7月3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南宁与广西高校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他分享了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策略,鼓励青年学子在科技革命中取得主动。文章深入探讨了万钢对科研、创业和农业现代化的见解,以及他在会议中提出的具体建议和思想引导。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引发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应该如何应对、如何推动各行业应用,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从讳莫如深到开诚布公,大模型价格战开打两个月,从业者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7月4日—6日举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大模型价格战依然是热门话题,但参与各方强调的不再是价格本身,而是一针见血到商…
蚂蚁集团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百灵大模型最新进展,该模型已实现原生多模态能力,能够理解和处理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多模态数据,领先国内同行,应用潜力巨大。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发布AI价值对齐“五有”框架,涵盖伦理、情绪、文化、社会、技术五大维度,推动人工智能与全球文明共同发展。
WAIC2024超越边界:探索下一代大模型的基础研究 作者/ IT时报记者沈毅斌 编辑/孙妍 大语言模型,文字界的创作者,可以撰写生动故事、制作文案策划、与人们深度交流对话;视觉大模型,拥有识别图像、…
日前,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有关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如何自处的话题成为参会高校学者关注的焦点。7月4日,大会开幕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人工智能全球高级别会议上回应了包括大学是否会消…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闭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方面的最新成就。会议通过《上海宣言》呼吁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和发展,为全球治理树立中国的标杆。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天团”集体亮相,包括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青龙、特斯拉的Optimus二代等,展示了最新的具身智能技术进展。
在AI时代,中国经济转型需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本文探讨了从高校到产业界如何有效吸引和激发人才的创新力,以及当前大学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24年上海国资国企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AI+行动倡议,聚焦大模型基础设施、垂类模型应用和端侧产品研发推广,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建筑、能源等领域的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