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持续更新中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将在中国推广监督下的FSD系统,何小鹏对端到端大模型在L4自动驾驶中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其对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潜在影响。文章详细分析了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
TPU芯片作为处理AI大模型训练的新兴解决方案,在面对地缘政治压力和外部限制时,国内开始积极研发和应用。文章探讨了TPU的技术优势和国内厂商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推理和训练领域的性能优势。
探讨AI大模型在处理数字逻辑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分析“数字风洞”平台如何评估不同大模型在基础逻辑陷阱类问题上的表现,揭示大模型技术中分词器设计单元可能存在的错误输出对整体可靠性的影响。
OpenAI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离开后创办Eureka Labs,计划推出免费AI学校,结合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最新进展。
《光明时评》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专利申请、技术应用和产业变革中的领先地位和挑战。文章探讨了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数据和算力基础的优化方向,强调了创新和治理的关键角色。
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中智能体的定义与挑战,强调智能体监管的重要性与现有风险。了解智能体如何利用AI算法进行自主决策与行动,及其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2024年转眼已经过了一半,从Sora模型引起开年轰动至今,生成式AI领域生出许多新变数。 一些预言陆续被现实验证:国内AI视频生成模型进展飞速,手机和PC大厂掀起AI狂欢,AI新硬件昙花一现,智算建…
人工智能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常见的包括数据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愈加广泛。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自然地完成对话或是内容创建等任务。…
回顾中国互联网诞生的历史和成就,探讨其与人工智能发展的交汇点。从首次接入互联网到现今的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揭示了二者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未来的前景。
给油井安装一个“黑匣子”,后台即可实时查看数据,并自动完成各项操作。对一直以来依靠人力巡检的石油工人而言,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如今人工智能(AI)让梦想照进现实。不久前,位于渤海畔的大港油田研制“基…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数学与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吸引了全球多位知名数学家和科学家参与,围绕深度学习算法、智能极限、人工智能与数学的关系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AI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便利,但也伴随着AI诈骗的威胁。2023年AI诈骗案件金额激增至1.85亿元,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硅基流动最近完成总金额近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知名产业方领投,跟投包括智谱AI、360和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公司专注于AI Infra赛道,提供模型云服务平台SiliconCloud和高效能AI推理引擎,助力企业部署大模型应用。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海光信息、星环科技、芯原股份、云天励飞等多家科创板人工智能示范型企业均参与了本次大会,并带来一系列新…
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专利数量快速增长遍及多个领域。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揭开青龙机器人的技术面纱,探索其在物品识别与抓取能力上的突破。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情况,以及青龙机器人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潜力。
美国西蒙斯基金会熨斗研究所计算神经科学中心(CCN)开发的神经元新计算模型或将对现代AI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家厂商尝试推出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I PC)。业内专家认为,这种结合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和生产力提升,但也面临一系列技术和市场挑战。AI与PC的结合能否加速A…
在本周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微软人工智能部门的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声明,他指出机器学习公司可以自由地抓取在线发布的大部分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用于训练其神经网络。苏莱曼认为,这些在线…
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人工智能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智能程度,现阶段存在泡沫论。当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专用智能,无法处理全局性问题。通用人工智能面临数据复杂度、跨领域学习等挑战。最后讨论了整合专用人工智能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协同问题。
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体系,目标是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2026年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万亿元。
「千脑计划」启动,旨在模仿人类大脑皮层结构,开发全新AI框架。该计划旨在逆向工程大脑皮层,解决深度神经网络存在的问题,如耗能和稳定性。该计划还涉及感觉运动学习,基于大脑皮层的参考框架依赖等创新内容。
2024年北京智源大会上,AI思想家Max Tegmark提出,未对齐的超级智能威胁让中美关系更加重要。Tegmark和Russell阐释了AI安全理解,指出人工智能灵活进步,中国在研究中并不落后,但国际认知缺乏合作。演讲着重AI安全意识不可或缺,中国应设权威研究机构,有效协作。
智源大会“尖峰对话:通往AGI之路”圆桌论坛探讨大模型的价格战、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等问题,以及通往AGI的挑战。四大模型企业CEO分享了对价格战的看法,对AGI的定义和通往之路进行了独到分析。同时,AI安全问题也受到关注,对于AI安全的长远规划和挑战进行了畅谈。
王海峰在2024北京智源大会上分享了通用人工智能新视角,强调大模型为人工智能带来曙光,技术通用、能力全面,多模态大模型将更好用,智能体技术加速应用爆发。文章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大模型技术解读和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王海峰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将加速到来。
AI创作领域充满争议,从AI绘图的版权纠纷到AI视频的制作方法,不断引发行业讨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艺术家面临被替代的可能性,同时也有机会将AI融入自己的创作流程。面对AI艺术的挑战,人类创作者应保持主体性和创造力,不被技术所局限,继续探索创新的道路。
6月15日,我国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实现渔业多模态数据采集、整合,提供智能化支持。设计者李道亮介绍我国水产养殖现状,4.0时代应用技术升级养殖模型,展望无人化养殖。范蠡大模型利用多种技术实现数字化、无人化养殖,未来发展挑战和方向。
沪上三大名校发布2024年度招生政策,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复旦大学开设100门AI课程,专注新工科领域培养;上海交大新增人工智能本硕贯通特班;同济大学推出ChatTJ AI咨询服务助手,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