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视频生成的军备竞赛中,OpenAI正以惊人的速度“烧钱抢滩”。据《福布斯》最新估算,其爆款应用Sora自9月30日上线以来,日均运营成本高达1500万美元,年化支出或超50亿美元。尽管上线仅一个月下载量便突破400万,日均生成数百万条10秒短视频,但这场流量狂欢背后,是难以为继的财务黑洞与迫在眉睫的战略调整。
爆款背后的“虚假繁荣”
Sora的病毒式传播催生了大量娱乐内容:从“猫狗开会”的荒诞短片到“已故明星复刻”的争议视频,用户热情高涨。然而,OpenAI内部坦言:绝大多数免费用户仅用于制作搞笑内容,既无付费意愿,也难转化为高价值商业场景。正如CEO山姆·奥尔特曼所言:“这些内容无法支撑我们每秒燃烧的算力成本。”

不可持续的“互联网式扩张”
Sora项目负责人比尔·皮布尔斯承认,当前“免费+高算力”模式完全不可持续。尽管美银证券分析师劳埃德·沃尔姆斯利将其类比为互联网早期“先占用户、再找变现”的成功路径,但AI视频的边际成本远高于图文——单条高清视频生成需消耗数倍于文本的GPU资源,单位成本下降曲线远比想象中平缓。
战略收缩已成定局
为控制亏损,OpenAI已决定大幅缩减免费用户的视频生成额度,并将资源向企业客户、影视工作室等高价值用户倾斜。同时,公司正探索分层付费模式:基础娱乐内容限免,专业级长视频、4K输出、版权可商用等高级功能收取溢价。此外,用户生成的视频数据也将用于反哺模型训练,形成“使用—优化—变现”闭环。
AI视频的临界点尚未到来
尽管Sora在技术上领先业界,但市场尚未准备好为其买单。当前AI视频仍面临时长限制、物理逻辑瑕疵、版权风险等瓶颈,难以替代专业制作。OpenAI的豪赌,本质上是在赌未来12–18个月内,技术、需求与商业模式能同步成熟。
AIbase认为,Sora的困境揭示了生成式AI的深层矛盾:技术突破≠商业成功。当行业从“能生成”转向“值得付费”,谁能率先构建可持续的单位经济模型,谁才能真正赢得AI视频的终局之战。而在此之前,OpenAI必须在烧钱与生存之间,找到那条危险的平衡线。
.png)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